愛在夕陽間 為霞尚滿天
與武警官兵在蓮花山開展關(guān)愛行動。
兩位老人和56個民族孩子的故事還將繼續(xù)。
都市快評
生命在于奉獻
本報評論員 錢飛鳴
“生命不息,愛心不止”。兩位可敬的退休老人用實際行動,對這句話進行著注釋。
?。担秱€民族,56個孩子,每個民族資助一名貧困孩子上學讀書。胡文龍、林崇德夫婦在74歲的高齡,完成了一次愛心捐助的完美拼圖??梢哉f,這不是一件輕易就能完成的壯舉,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心血與精力?;蛟S有人會問,不好好安度晚年,為啥還要這樣苦自己?兩位老人的回答很簡單,這是責任,也是幸福。
作為特區(qū)的拓荒牛,兩位老人為深圳建設(shè)做出了應(yīng)有的貢獻,這足以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但是退休之后,兩位老人思考的卻是如何繼續(xù)為社會做出貢獻,七八年間的200多場報告會以及8000多小時的志愿服務(wù)時間,這樣的奉獻可以媲美吐絲不盡的春蠶。但是老人們并未停步,責任心驅(qū)使他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需要愛心的人群——那就是渴望上學的貧困孩子。設(shè)立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老人通過向自己施壓追求更大的人生價值。非凡的責任心,非凡的幸福感。盡管日子過得艱苦,但是幸福感絲毫不缺?!叭袊鴮O子孫女最多的爺爺和奶奶,我們感到無比幸福!”老人的話很樸實動人。
完成這次愛心拼圖式的壯舉,兩位老人付出了很多:以金錢來論,除了每月3000元的基本生活費用,退休工資全變成了愛心基金;以時間來論,兩年多的不斷奔波聯(lián)系,70多歲的身體可以說是負荷不輕。但是老人們無怨無悔,因為在他們的眼里,這是責任。熊熊燃燒的愛心之火,源于他們強烈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也正是社會最稀缺的精神資源。不是家纏萬貫的富翁,更不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看到兩位老人的壯舉,我們不妨悄悄地在內(nèi)心里問一聲:我能嗎?
壯舉已經(jīng)完成,兩位老人絕不是單兵作戰(zhàn),來自社會的支持是老人們最希望看到的收獲,我們看到了義務(wù)牽線搭橋者,我們還看到了同樣樂于資助的普通市民。這并不令人奇怪,感恩與回報是深圳的城市精神,由所有深圳人譜就的宏大關(guān)愛樂曲,兩位老人是當中悅耳的音符?;叵肴ツ甑难?zāi)震災(zāi),無數(shù)普普通通的深圳人盡己所能,寫下了一座城市對于責任、對于奉獻、對于幸福的理解。詩人裴多菲說過,生命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胡文龍、林崇德,這對古稀老人實現(xiàn)的價值運算,同樣也屬于我們這座城市。
編輯:王丹丹
相關(guān)新聞
- 第十屆深圳關(guān)愛行動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愛心項目(20 09:54:36)
- 創(chuàng)新支教模式為海內(nèi)外愛心人士搭建平臺(30 14:10:24)
- 九年關(guān)愛行動打下慈展會牢固基石(13 15:58:06)
- 搭建永不落幕的“慈展會”(13 11:26:03)
- 踏著愛心節(jié)拍 健行深圳灣畔(10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