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李玉霞:傳頌民族美德的好奶奶
2009-08-04 09:09 來源: 深圳商報 【字號:大 中 小】
民族美德代代講
李玉霞2005年來到深圳,最初因為積極參加社區(qū)的文體活動,被委以文體委員之職,負責組織轄區(qū)各項文化娛樂活動。后來,海裕社區(qū)分管關愛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回內地了,李玉霞便接手了這項重要而特殊的工作。她琢磨著,怎么探索出老少共學、老少共樂、老少共建、老少共進的模式,展現(xiàn)朝霞與夕陽同輝、童顏與銀發(fā)相映的人間美景。
2006年,在新安街道的支持下,海裕社區(qū)開展了民族精神代代傳系列教育活動。李玉霞和社區(qū)其他同志一起,到學校請老師,在社區(qū)布置場地,積極為講座和培訓作籌備。李玉霞還利用自己參加晨練結識大量退休老同志的機會,發(fā)動他們帶著孫子孫女一起來聽課。老師們結合民族英雄和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故事,向青少年深入淺出地傳授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和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至2009年6月,海裕社區(qū)共開展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160多次,參加活動青少年3500多人次,接受網絡遠程教育青少年18000多人次,占社區(qū)青少年總數(shù)的51.3%,使廣大青少年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民族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形成知孝感恩、明禮守禮、誠實可信、和睦友善的優(yōu)秀品質。
帶孩子們體驗農村生活
2007年夏天,新安街道組織了一次別具特色的夏令營活動。52名新安街道轄區(qū)的小學生,在新安街道關工委“五老”的陪同下,赴龍川縣麻布崗鎮(zhèn),與那里的20多名小學生一起,以分組結對的形式前往農村家庭體驗生活。李玉霞作為其中的一名輔導員,也參與了此次活動。在田間灶頭,李玉霞把自己農村插隊、當農村代課老師時的所見所聞娓娓道給孩子們聽,尤其對比今昔生活的變化,農村和城市生活的差距,孩子們的眼睛瞪大了。
在日記中,一個孩子這樣回憶道:“在這里,我們參觀了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過程。在這炎炎之日農民伯伯是那樣耐心地插秧、割稻,使我想起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通過麻布崗之旅,我不僅知道了飯菜的來源,參觀了田園風光和結交了珍貴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農村與城市的差異。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大城市卻不了解農村里辛勤勞作的人民,這一次麻布崗之旅真是引人深思啊!”
現(xiàn)在又是一個暑假的開始。新安街道關工委的第二次農村夏令營啟動在即,李玉霞和關工委同志們忙里忙外緊張地籌備著。她告訴記者,當代青少年思想比較開放,觀念比較新潮;信息量大,求知欲強;善于獨立思考,具有獨立見解;富有競爭意識,并具有挑戰(zhàn)精神。抓住這些新時期未成年人的特點去開展工作,關心青少年一代工作一定會讓青少年樂于接受。(記者 秦興梅)
編輯: 關愛網實習生
相關新聞
- 一、黃偉:老英雄全心全意幫助失足青年(17 17:47:44)
- 二、黃金懷:在教育的土地上無私耕耘(17 17:45:45)
- 三、蔣敏:社區(qū)孩子們的"好婆婆"(17 17:42:55)
- 四、彭慶元:六旬老人托起朝陽育新人(17 17:40:45)
- 五、麥冠英:失足青年的精神"領路人"(17 17: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