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權:老游擊隊員成“故事大王”
?。保梗矗赌辏苍滤蛥⒓恿说叵曼h,以教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當年,他在家留宿并精心護理受傷的革命同志,直至其痊愈后又走上前線。他就是今年85歲、家住寶安區(qū)的離休干部何廣權老人。
解放后,何廣權在粵北山區(qū)的新豐縣一直擔任領導工作。曾任新豐縣委副書記、縣長。1984年經組織批準離休,后隨子女到深圳安度晚年。從1999年起,何老擔任寶安區(qū)關工委委員、龍井社區(qū)關工委副主任等職。為了關懷、教育下一代,他到處繪聲繪色地宣講傳統革命故事。何廣權也因此成了遠近有名的“故事大王”。
聽故事,學生娃要求“開小灶”
從一名農村娃娃,走上革命道路;從一名黨的地下工作者,成長為黨的領導干部。何廣權自己身上就有很多“故事”,因此,當他成為關工委的一員時,“講故事”成了他最得心應手的一件事。
在寶安區(qū)老干中心,精神矍鑠的何廣權老人,用帶有濃重客家口音講述自己的過往,以及光榮離休后來到深圳的快樂生活。他說,早在1999年,他所在小區(qū)的龍林居委會向自己征求意見,希望能加入關工委時,自己想都沒想就愉快地答應了。除了參加關工委組織的日常活動外,何老的主要工作是擔任寶安中學的校外輔導員,并擔任寶城小學的少先隊課外輔導員。
有了這兩個“名頭”,何廣權就成了這兩所學校的???。業(yè)余時間為孩子們講故事,成了他的一項重要任務。每次聽說有一位老地下黨要給同學們講故事時,也總能引起同學們的強烈興趣,聽完后總能在同學們心里激起不小的漣漪。
在寶城小學,何老除了為同學們講大課外,還有一批希望“開小灶”的聽眾。因為自己的外孫女是這所小學的少先隊長,十多名少先隊員借助這個特殊的“關系”,進一步接近何爺爺,他們希望從老一輩那里聽到更多的革命故事。所以,應孩子們邀請,那幾年內,每到周末,這批學生便自發(fā)聚集到附近的一座社區(qū)公園里,圍坐在一起聽何爺爺講革命故事?,F在,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外孫女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香港中文大學,并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許多當年的小學生,現在都已長大成人,至今還記得何爺爺講的戰(zhàn)斗故事。
講故事,傳奇經歷聽者“過癮”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韶關市翁源縣人,1946年2月入黨,同年參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在新豐縣工作近40年,今年我已經80多歲了,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今天,你們是在糖缸里成長的,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穿的一年四季件件新,三餐都是美味佳肴,家住在高樓大廈里,節(jié)假日有父母開車一起外出旅游。而我們過去在農村穿的是粗麻土布,吃的是青菜稀粥,小小年紀就要肩挑背扛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所以說,新舊社會兩重天地。”這是記者摘錄自何廣權老人講稿的一段開場白。
隨后進入正題,他開始現身說法了。“新豐縣是韶關市下屬的一個貧困偏遠山區(qū),高山連綿,解放前是游擊隊長期活動的老區(qū)。當時,游擊隊時常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和堵截,經過四年多的艱苦斗爭,我們先后進行120多次戰(zhàn)斗,共打死打傷敵人450人,俘虜敵人1600多人,繳獲各式機槍22挺,各種長短槍2800多支……”這些故事讓同學們聽得入了神。這些故事,都是何廣權的親身經歷,說到細節(jié)時,往往可以信手拈來,人物語言和動作生動而具體,因此,聽眾直喊過癮。
何廣權說,自己先后參加了襲擊國民黨7個偽縣長的戰(zhàn)斗,其中,打死2個,生擒5個。那些生動的戰(zhàn)斗畫面深深地刻在何廣權的腦海里。幾十年后,在深圳的課堂里,他將這些戰(zhàn)斗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青少年兒童時,每次都能吸引一雙雙好奇而又敬佩的目光。老人說,他講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讓同學們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老一輩革命家千辛萬苦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
何廣權是個閑不住的人。多年來,作為寶城老干中心黨支部書記,在離休后的20多年里,一直以活動中心為家,除了生病臥床外,他每天按時來到中心讀報、看文件,每月定期組織老黨員們集中學習、過組織生活。何老說,以往在崗時,各種工作較為繁忙,往往不能正常參加組織活動;退休后時間充裕,老干部們每個月都會定期學習下發(fā)的各種文件,黨小組經過學習討論以后,再將發(fā)言意見匯總提交,為的是能夠為特區(qū)建設提供參考意見。通過閱讀學習,他也提高了自己“講故事”的水平,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寫故事,《歲月光影》啟迪后人
為了讓下一代年輕人不忘過去,珍惜今天,他決定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編輯成一本小冊子,供后人借鑒參考。在老人看來,因年事已高,縱然不能到現場為同學們講故事,還可以寫故事給孩子們看,讓他們通過閱讀,了解戰(zhàn)爭歲月的艱難困苦,對比現今,自然會受到啟發(fā)。
說干就干,從收集資料開始,老人開始一筆一劃用毛筆小楷寫故事。記者手里就有了一本名為《歲月光影》的小冊子。在冊子的扉頁上,他有這樣的題記:人生就是一本大書,有陽光亦有陰影,只不過書的厚薄與光影的比例不同罷了。在書的前言中,老人說:“作為一名老黨員,奮斗一生的我沒有巨額財產,也沒有高樓大廈,可我有追求有信念。從這個角度講,我這本回憶錄對黨、對人民是一次總結匯報;對戰(zhàn)友,是一次傾心長談;對子女,是一筆精神遺產。我覺得,能交出這份合格的人生答卷,此生足矣?!?/p>
編輯:王丹丹
相關新聞
- 茫茫人海中尋找生命的火種(11 14:39:09)
- 丈夫癱瘓在床8年希望添一個4升電飯鍋(11 14:38:19)
- 4歲女兒顱骨畸形想要臺電視看天氣預報(11 14:37:40)
- 小陳康囊腫切除想用童車載孩子出去玩(11 14:36:41)
- 覃柳菊身患白血病樂觀求生(11 14: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