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中國行首場演講舉行 近8000人聆聽
12月8日下午,澳洲無肢青年尼克“感恩的心?回饋社會”公益主題演講的第一場在中國農業(yè)大學體育館舉行,來自北京各高校及中小學校的學生、青海玉樹地震災區(qū)孤兒及各界代表近8000人聆聽了他的精彩演講。學生們被尼克堅強的心靈與樂觀的精神深深打動,演講結束后與尼克深情擁抱,感謝他帶來感動與啟迪。這是澳大利亞傳奇演說家尼克?胡哲第三次來到中國,用他的故事、他的幽默重新解讀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齊女士,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先生,思爾豪國際教育基金創(chuàng)辦人、主席李小芬女士,生命無限慈善機構香港代表何國偉先生出席活動。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齊代表主辦方致辭。她表示,時代賦予80末90后很多的責任和使命,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80末90后一代的成長和成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而心理健康關乎著每一個80末90后的未來和幸福。王齊希望,尼克先生此次的演講能給在座的學生帶來對生命、對人生價值一次全新的認識和回顧,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在這次演講中,尼克從他的成長經歷講起,講述他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去面對人生,如何熱愛生命、用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精彩的生活。尼克幽默且極具感染力的演講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感嘆尼克的傳奇人生與坎坷經歷的同時,更多的是被他自身不懈的努力與堅韌的意志深深打動,不時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作為一個大學生,面臨著很多困難與壓力,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內心的,你是怎么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不讓愛你的人失望的呢?”“失去親人的孤獨是可怕的,你是怎么擺脫這種心靈上的孤獨的?”被感動的同時,現場觀眾也與尼克積極互動起來,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希望能從尼克的身上找到答案。
演講結束后,來自青海玉樹的學生代表上臺與尼克深情擁抱,歷經一年有余,受災學生已走出陰影,學會積極、樂觀的面對新的生活。尼克向學生代表贈送了學習用品,表達了自己的贊賞與鼓勵,而學生代表則現場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來感謝所有的人。
本次講座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思尓豪國際教育基金會主辦,旨在用尼克的精神感染和鼓勵更多人,使他們擁有感恩的心、立志回饋社會,以促進全社會發(fā)展健全的人格素質。此后,尼克還將于12月10日在上海及12月12于日在深圳舉行兩場演講,騰訊網將進行跟蹤報道,讓更多的無法到達現場的人們感受這份心靈成長的力量?!案卸鞯男?回饋社會”尼克演講,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在社區(qū)公益幫扶行動的一個新嘗試。騰訊將在互聯網公益的基礎上更多關注社區(qū)公益事業(yè)的參與和推進。更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工作。
尼克?胡哲也對中國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2008年、2009年,他曾兩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舉辦多場公益講座,反響熱烈。2009年10月,尼克專程到四川什邡地震災區(qū)為當地的孩子們進行勵志演講,他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態(tài)度激勵著1000多名經歷災難、留下心靈創(chuàng)傷及在地震中失去肢體的孩子。
來自澳大利亞的殘疾人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亞墨爾本, “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組織創(chuàng)辦人,作為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講家,他天生沒有四肢,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頭的小“腳”。從17歲起做演講開始,尼克向無數人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現在,這個25歲的失去手足的年輕人所完成的事情要比很多年齡是他兩倍的人還多。尼克現在頻繁的來往于美國和澳大利亞。他既是一個國際公益組織的總裁,同時又擁有自己鼓勵人心的演講公司。自從尼克19歲進行了第一次充滿動力的演講之后,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他的足跡開始遍布全世界,與數千萬人分享他的故事和經歷,以激勵人們更加熱愛生活。他說,“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p>
下一頁:尼克·胡哲簡介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于面對身體殘障,用他的感恩、智慧以及僅有的“小雞腿”(左腳掌及相連的兩個趾頭),活出了生命的奇跡。
尼克出生前沒有得到任何醫(yī)學方面的解釋或警告,沒有雙手雙腿的他來到這個世界。母親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懷孕,而且家族歷史也從未預言過今天的情形,我們可以想象,當他的父母看到這個剛出生的小男孩時會是多么的震驚,只知道他就是世人所說的缺陷和不正常。沒有手足并不是身為的護士Dushka Vujicic與其丈夫Borris Vujicic所預料的。她們的兒子怎樣才可以擁有快樂的正常生活?當他生活在世人都認為他是巨大殘疾人的世界中時,他該做些什么又該成為怎樣的人呢?當時他們不知道,也沒有別的任何一個人知道,這個漂亮的沒有手腳的小男孩有一天會通過他的足跡和與全世界生命的接觸來激勵鼓舞所有的人。
在尼克的整個童年,他不僅僅要挑戰(zhàn)學習和青春期,例如恃強凌弱、自尊;而且他還要與自卑和孤獨作斗爭。他會問“為什么我與周圍其他孩子不同”,“為什么我一出生就沒有手足”。他會想他的人生目標是什么,或者他根本就沒有目標。在七歲的時候,尼克嘗試了許多特殊設計的電子手臂和雙腿,希望能使自己和其他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在使用了電子手臂一段時間之后,尼克認識到:使用這些并不能改變別人對他的凝視的眼神,并且這些設備對于他來說太沉重了,對他的靈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隨著尼克的成長,他逐漸學會了怎樣應付自身的不足而且開始獨立去一點一點地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他開始適應他的生存環(huán)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像刷牙、洗頭、打電腦、游泳、做運動,其他更多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尼克開始熱愛他的生活環(huán)境并完成更偉大的事情。在七年級的時候,他被選為學校的主席,與學生會的其他人一起工作,處理地方慈善機構和殘疾組織的各種事情。
尼克人生旅途上的成功奮斗及他面對生活的勇氣與熱情,源于他的信念、他的家人、他的朋友,還有他生活中遇到的一直在他人生路上鼓勵他的人。
畢業(yè)之后,尼克繼續(xù)學習深造。他獲得了會計和財務策劃的雙學士學位。19歲的時候,尼克開始實現他的夢想,那就是有能力通過自己充滿動力的演講和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鼓勵其他人,給他們帶去希望。“我找到了我存在的目的,當然那也是我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的目的……”尼克全心全意地相信在我們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我們努力奮斗的事情都有一個目的,而且面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是可以戰(zhàn)勝它們的唯一有效因素。
2005年尼克被提名“澳大利亞年度青年”榮譽稱號。這是一項很高的榮譽,授予青年人才,并肯定他對這個國家和社會做出的服務貢獻。這份榮譽僅授予真正可以鼓勵、激勵人們的人。
現在,這個25歲的失去手足的年輕人所完成的事情要比很多年齡是他兩倍的人還多。尼克現在頻繁的來往于美國和澳大利亞。他既是一個國際公益組織的總裁,同時又擁有自己鼓勵人心的演講公司。自從尼克19歲進行了第一次充滿動力的演講之后,他的足跡開始遍布全世界,與數千萬人分享他的故事和經歷。為各行各業(yè)的人做演講,聽眾中有學生、教師、商界人士、專家、市民、等等。他也在世界各大電視節(jié)目中講述他的故事。然而,尼克的這些演講不僅僅實現了他鼓舞別人的夢想,他還有機會與幾位領導人見面,他曾在20多個國家進行演講。
尼克與他的聽眾分享遠見與遠大夢想的重要性,把他在世界各地的經歷作為例子,鼓勵人們要思索今后的前景并且要跳出現有的環(huán)境去展望未來。他教大家要停止把阻礙看作是麻煩、困難,相反的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自身成長并學習的機會。他強調作為我們現處位置最為有利的工具——態(tài)度非常重要,并且說明我們所做的選擇會對我們自己及周圍的人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尼克用他的人生來告訴我們完成夢想最關鍵的就是堅持不懈和選擇擁抱失敗,把它看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被失敗和恐懼所打倒。
現在,尼克對他自身的殘疾會有什么感覺呢?他接受并且擁抱它,就像有時他展示的“小把戲”那樣,他會從現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到樂趣。他用其獨有的幽默、毅力和信念來面對挑戰(zhàn),這往往會深深鼓舞他身邊那些要發(fā)展或定義自己的人去審視自己的前景。采用這些新的定義,尼克鼓勵每個人勇于面對并改變生活,所以他們開始實現人生夢想的征程。通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與人們溝通的驚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說家。
尼克語錄: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p>
“別看你所欠缺的,雖然我日后不能牽著妻子的手,但卻可以擁抱她的心?!?/p>
編輯:鄭創(chuàng)彬
相關新聞
- 30位獲獎者事跡簡介(19 11:39:47)
- “感動你的白衣天使”名單出爐(19 11:35:00)
- 2012“職場超越” 高峰論壇(11 13:39:25)
- 有幸福感的員工更富創(chuàng)造力(11 10:59:44)
- 園丁工作坊帶來“心”關愛(11 1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