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列表
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huán)衛(wèi)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qū)鄰里節(jié)”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yè)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chuàng)意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shù)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晶報記者重返汶川見證災區(qū)重建
“4·20”雅安地震,巴蜀大地又一次山河破碎。時光仿佛倒流回5年前的汶川,殘垣斷壁、擁擠的道路、血肉模糊的傷員……
但與汶川地震初期的手忙腳亂和不知所措相比,雅安地震政府處驚不亂,調度有序;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人們傳遞地震實用資訊,監(jiān)督政府和官方機構的救災措施,彰顯公民意識的覺醒;志愿者們不變的是一腔熱血,卻也在反思救援行動的專業(yè)性,討論與官方救援體系的對接……
從雅安回望汶川,5年磨礪,在應對突發(fā)災難方面,我們在成熟進步。
5年過去了,汶川怎么樣?
從映秀到北川,從漢旺到唐家山堰塞湖,新建的川西民居和藏、羌寨風情建筑,都在向我們詮釋著災區(qū)的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但生活在這些建筑里的人們,他們是怎樣走過震后5年的,他們究竟生活得怎樣?
美麗的建筑、寬暢的道路僅是表象,只有創(chuàng)痛的平復、生命的重生和對美好生活的希冀才是重建的真諦。
王文軍,北川縣漩坪鄉(xiāng)張坪村領頭人。地震奪走了他17歲女兒的生命,唐家山堰塞湖奪走了全村人的土地和財產。這5年,他和鄉(xiāng)親們是怎么走過來的?
張康奇,一位地震時的鄉(xiāng)黨委書記,8位親人遇難,冒過輕生念頭,想過削發(fā)為僧,但一位無錫姑娘的出現(xiàn)卻改變了一切,那是一段怎樣的愛情傳奇?
5周年了,愿在校園里遇難的孩子們得以安息。然逝者已矣,生者難安。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離去帶給父母的不僅是巨大的悲痛,還有人生的巨變……
5周年了,安息吧,災區(qū)的遇難同胞!
5周年了,災區(qū)幸存的兄弟姐妹你們可好?
特別報道
編輯:梁碩芳
相關新聞
- 面對數(shù)十萬元化療費用缺口家人一籌莫展,同事及陌生人捐款5萬多元(13 15:59:07)
- 他獻血上百次救人 人們關愛患病的他(02 10:57:38)
- 用拓荒牛精神 開展青工公益(17 15:30:34)
- 記龍華新區(qū)公共文明促進會觀瀾分會會長李曉寶(10 15:22:18)
- 他為貧困地區(qū)捐建6所小學(09 14: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