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huán)衛(wèi)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qū)鄰里節(jié)”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yè)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chuàng)意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老師上門一句鼓勵受益一生
2013-07-02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字號:大 中 小】
有過老師“家訪”經歷的50后、60后、70后談起感言:老師上門一句鼓勵受益一生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秦小艷 姚卓文 潘若濛
日前,本報推出的“聚焦深圳家訪現象”系列調查報道引起了不少讀者的關注。報道透露,家訪在深圳式微,在記者的抽樣調查中,僅兩成多家庭有過老師來家訪。
如今被“冷落”的家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如同家常便飯。在那個物質相對貧乏、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年代,老師們在自己的休息時間,一次次地來到學生家中展開家訪,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連日來,有不少50后、60后、70后的讀者在看到報道后,和記者談起了老師家訪的故事與經歷,在那些年代,老師們常主動上門,有的是為了給學生一句鼓勵,有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家長“聯手”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有的甚至送課上門,將所教學科甚至自己的愛好特長毫無保留地“獻”給學生……這樣的家訪讓人記憶猶新,傾注了愛與責任的家訪,被他們評價為“不可替代”并“令人受益終身”。
家訪改變輟學女孩命運
“沒有那次家訪,就沒有我的今天?!鄙鲜兰o50年代出生的國企退休老人廖翠玉回憶學生時代的老師來家訪的經歷,依然心存感激。
初二那年,班主任曾老師的一次家訪,將險些輟學的她拉回課堂,從此改變整個人生軌跡。
上世紀70年代初,身為家中長女的廖翠玉面臨輟學。盡管心有不舍,但是在初二那年,懂事的她沒有再回學校,挑起家中重擔。
在她輟學后不久,一天晚上,班主任曾老師突然造訪?!靶∮耖L大后,你也許會為省下這5元學雜費而后悔。她成績不錯,希望能讓她繼續(xù)讀下去?!?0多年前的那次家訪曾老師對父親說的那段話,她至今銘刻于心。
那晚,曾老師跟父親聊到晚上10點多才離開。將老師送出家門后,父親便對她說“明天回學校上學吧”。
重返課堂的她倍加珍惜讀書的機會,學習更加刻苦,初中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高中。盡管因為時代等種種原因,最終沒能進入大學。但是高中學歷以及良好的知識修養(yǎng),讓她在不久后順利進入一家國企工作,在80年代初期隨企業(yè)南遷來到深圳工作。
“不請自來” 老師送課上門
對于年近六旬的建設銀行深圳分行老員工孫潔而言,小學時和老師“親密接觸”的那段日子是她最為珍惜的時光。
“孫潔,背錯了!”上世紀60年代,當小學放學后的孫潔在南昌一家國營企業(yè)的家屬院內和同學們一起背古詩時,悄悄走近的班主任袁老師故意大喊一聲,點名道姓地指出錯誤。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孫潔很享受老師的“突然襲擊”,一是她知道那是袁老師在跟她開玩笑,二是自那以后,那句背錯的古詩再也沒有錯過。
孫潔上的小學是廠辦小學,師生共享一個生活圈,因為同住一個大院,那時候的家訪就像家常便飯,而且老師常是“不請自來”。表現優(yōu)秀的孩子,老師會上門鼓勵;調皮搗蛋、經常犯錯的學生,老師會上門與家長商議對策,找出解決方案;如果發(fā)現哪個同學有些知識點沒聽懂,老師還會主動上門送課。
盡管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老師在考核上“吃大鍋飯”,但是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與學生打成一片,不惜增加現在看來很多“額外”的工作,這些都是強烈責任感使然?!斑@樣的互動方式,使我們一生受益?!睂O潔說。
老師殷切鼓勵,為學生找回自信
山東大學MBA深圳教學點老師秦軍是一名70后,至今對母校江蘇贛榆縣柘汪初級中學班主任韋老師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位質樸、平實、正直的人民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秦軍的成長發(fā)展。
記得初二那年的一天晚自習時間,班主任找到秦軍,讓他帶路到他家附近5、6名學生家里去家訪。去家訪的路上,內向的秦軍心里有點“小忐忑”,揣測著老師會不會向父母“告狀”。
到達他家時,靦腆的秦軍“識趣”地回避了,給老師和父母騰出“暢所欲言”的空間。當然,他沒有走遠,豎著耳朵在隔壁房間偷聽。
“他很聰明,身上有許多優(yōu)點,只要繼續(xù)努力,考個省重點中學還是有希望的?!表f老師的一句話令秦軍心里一震。
“現在想來,他當時是故意說給我聽的,因為說這句話時提高了分貝?!鼻剀娬f,也正是這次鼓勵,令他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學習越來越進入狀態(tài),成為班上的尖子生。
如今在深圳工作的秦軍仍然是韋老師的驕傲,他是那一屆學生中,為數不多的能走出小縣城,到深圳發(fā)展的學生之一。秦軍心里也清楚,沒有那次家訪,沒有老師的鼓勵,他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替代不了這種面對面的溝通方式?!鼻剀娬f,家訪更多的是一種互動,而非單方面的告知,那種有著肢體語言,有表情,有血有肉的交流,是發(fā)個短信、打個電話不能替代的。
編輯:梁碩芳
相關新聞
- 《愛的訊號》七夕全國首發(fā) 萬里趙奕歡分享愛情正能量(19 11:29:23)
- 少年科普行暑假首站出發(fā) 走進萬科中心和明思克航母世界(27 10:21:39)
- 真心無悔援疆路,實干援疆他最美(23 18:17:30)
- 濟世無遐邇 德高有遠親(20 10:53:33)
- 暑假去河源看“羊咩咩”其樂無窮(16 15: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