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深圳市學生愛心捐助活動
- · 青年公益實習實踐計劃
- · 中國留學生愛心助學計劃
- · “尋找愛的足跡,講述愛的故事”—大型征文.繪畫及詩文朗誦.演講大賽
- · 環(huán)衛(wèi)工人關愛工程
- · 深圳“社區(qū)鄰里節(jié)”
- · 園丁關愛工程
- · 佳兆業(yè)白衣天使關愛工程
- · 交警關愛工程
- · 咱爸咱媽逛深圳
- · “共享陽光.愛心大穿越”
- · “為特困家庭送年夜飯”活動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關愛大篷車
- · 深圳關愛熱線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深圳市創(chuàng)意公益文化發(fā)展中心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 · 深圳關愛俱樂部
- · 深圳關愛指數
- · 明善公益網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愛心小書桌
- · “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
關愛 我們不應冷眼旁觀
深圳晚報評論員 劉文濤
近日,復旦大學幾位師生聯合發(fā)起2017年新年“一分鐘行動”,號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每個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鐘、或“道歉”一分鐘、或“拼圖”一分鐘,來體驗或實踐對路邊乞討兒童的生命尊嚴的尊重。
這個活動是有益的,就目前的效果而言,確也引起了人們對于“乞童”這一特殊群體的關照,很多網友表示支持。但站出來“潑冷水”的人也不少,他們闊論“乞童”背景之復雜、生活之艱辛,質疑該活動流于形式,過于矯情,不具實效。
對于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而言,這些指教有道理,但卻并不是一種鄭重的態(tài)度。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公益事業(yè)的成長更是需要一個緩步漸進的積累過程。向一次公益活動要實效,是一種很急功近利的想法。沒有哪一個公益廣告能夠實現即時的教化,也沒有哪次公益倡導能夠迅速改變某一個特殊群體的命運。但這些都無法消解公益的價值。對于真正有公益心的人來說,支撐前行的動力在于其深信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會給予某人以幫助。這點信念,足矣。
很多人質疑該活動的關鍵在于其關照的內容是“乞童”的尊嚴,而非現實的生活困境,認為:搞這種虛頭巴腦的精神“饋贈”,不如給些實實在在的錢糧。筆者認為這層建議最好能夠成為對該活動的一種實踐性補充,而不止是一種對立性的指責。
一個掙扎于社會底層的瘦弱乞兒既需要一塊面包,也需要一點精神上的關懷。有人重視后者并愿意為此付出一分鐘,如若你我從中受到啟迪,意識到面包對“乞童”的重要性,并愿意為此付出一塊面包,則表明“一分鐘行動”在倡導層面上的意義有了新突破。
一項公益活動是否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參與者。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冷眼旁觀,認定復旦師生在自嗨,那么再純潔的公益發(fā)起人,再有意義的公益倡導也難有所為。相反,如果我們飽含熱情與善意,抱定“添塊磚、加塊瓦”的信念,再浮于形式的活動也能夠在眾人的推動下掙脫出發(fā)起者的策劃,打破信任梗阻,進而引發(fā)聯動效應,推進公益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編輯:張可昕
相關新聞
- 致敬關愛,致敬這樣一張城市通行證(29 11:36:47)
- 大愛深圳 心暖花開(29 11:32:30)
- 為關愛行動 插上創(chuàng)意翅膀(29 11:27:22)
- 2018深圳關愛行動先進個人、集體和優(yōu)秀項目名單(29 11:25:36)
- 深圳關愛行動系列推選出爐尹燁等獲評“十佳愛心人物”(29 11: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