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走進大山的“學生老師”
2009-09-07 15:17 來源: 深圳晚報 【字號:大 中 小】
中考剛過,深圳大學生黃燕華接到一封來自粵西北國家級貧困縣和平縣公白中學的信,那是7(4)班同學彭根深寫來的。2007年“五一黃金周”,黃燕華參與“啟明星”助教活動,令這個單親家庭、父親遠在深圳打工的學生從英語成績從未合格到今年中考總分得了536分,高出重點中學分數(shù)線八十多分?!皼]有你們的支持,也就沒有我如今的成績,真的很感謝你們!”這個靦腆的男孩在信中寫到。
今年中考,公白中學193個學生報考,有98人被縣重點高中錄取,重點高中上線率近50%,平均分高出縣平均分近80分,且及格率、平均分、錄取率均居全縣鄉(xiāng)鎮(zhèn)中學之首。消息令曾前往該校參加過“啟明星助教”活動的200多名深圳大學生們格外興奮。3年來,他們利用寒暑期、“五一”、國慶黃金周去到那兒進行了6次短期支教,默默無聞的愛心接力,令這所埋在深山的學校學風煥然一新,也直接帶動了中考成績的提高。
事實證明,短期助教也能教出成績,也能教出效果。而在短期教育中擔當重要角色的,就是那些仍在讀的“學生老師”。
今年教師節(jié)又來臨,記者驀然發(fā)現(xiàn),近年來,在深圳,有一批遠赴全國窮鄉(xiāng)僻壤支教的“學生老師”,他們“大隱”于某所學校某個教室當中,他們上學的時候,看老師的眼神是專注的;他們利用假期助教時,角色改變了,站在高高的講壇上,看著四周求學若渴的孩子,他們的眼神也是專注的。當假期結束,他們重返自己的學堂,有過當老師的經(jīng)歷,令他們投向自己老師的眼光變得更加專注和敬仰。
這些在角色轉換中迅速成長的“學生老師”,有的來自中學,有的來自大學,有的是在中學走往大學的路上,更有出了國求學,仍心系貧困山區(qū)孩子的留學生們。
?。冈律涎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今年暑假,一大批“80后”留學生也加入了暑期支教的行列。發(fā)起人是土生土長的深圳愛心人物羅海岳。羅海岳在網(wǎng)上積極募集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暑期赴四川甘孜支教,挑選并組織團隊,2008年時有6名,今年這個人數(shù)成長為兩位數(shù)。目前,他正在對之前的扶貧助學行動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并獲得深圳市關愛辦支持,希望總結出一套系統(tǒng)的可以復制的發(fā)展模式。
9月,深圳這群曾到不同地區(qū)助教的小老師紛紛回來了,他們零星散落在城市某所中學或大學里,繼續(xù)他們的學子生涯??墒沁@個時候,他們已是某個孩子在山里秋夜的燈光,推窗觸目漆黑天際燃點希望的“啟明星”。
編輯: 王丹丹
相關新聞
- 羅海岳率眾再赴甘孜支教:
這或許就是我的事業(yè)(07 15:34:39) - 支教日記選摘(07 15:26:43)
- 支教日志:隨著稻香河流繼續(xù)奔跑(07 15:20:02)
- 支教者說:受教育的是我!我會回來的!(07 15:23:26)
- 從深圳走進大山的“學生老師”(07 15:21:04)